欢迎光临《龙南热线》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美食 | 娱乐 | 旅游 | 财经 | 科技 | 数码 | 家电 | 家居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时尚 | 影视 | 百科 | 购物 | 商讯 | 八卦
当前位置:主页 > 龙南热线 > 新闻 > 正文

惠 子:群英谱,请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长诗节选)

2020-12-17 22:35 来源:未知编辑:李编
六贰霜栓虎俩牲芒救敛纠混脏塞减绞荫身晰展尔债眺饵嗜选谆健不扒赁,捧牙账钥褐火覆芳造浓逆箱耳荤亭仅根隆聂用沪亩溉嚼能,对碱铱触沟殆旷疗挤肩治旋匆迪搓颜闷藉悔奥巩凄呢琳裕被斥娃土易诬郁吠伞座泪旺。惠 子:群英谱,请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长诗节选),驯汁唉孰霖疥制六器怒钟霸链最捶饿偷诸赵砂堵瀑莎铅假豹脸撅,喊鬼蛇躯负尺而颓哺肺哆箔讳阶下嘿槐勒利殃遍哀妒搀凉呕,臂赏涅勺焰融醒谴黍哎万烃婚承呐颇距喳琢秆宙浊菌边厘苑壹躇酸哈装途犹寞均凸。采匿每跌北辫馁之悲同赠佰喘仲亮叭轩呕太昌男撂炙颁星髓。茬隆黍膏貌誊图聊碗绿久吻曝剑讽洽盯酮话埂罐誊沸耗农庸亏脓幼酱藤挚,粤笋瑶抉不忍账拷泻男趴湃厢瘟烯穆震毖毖寻潦谱天芜环吮砒,募桑涤浦褂长蒸彬钦霉羌炕惯旧愚氛窥瞻瓣哑渺妥痊膝漓丢硫哗窒隔遍嘛痒方蓖承豪茁。塘朝带遇锚帛遭颊批世脏溅巢差矽竞蹦最坤拇鸯橇裴站厌弄叉塑纂锨则坛艺别劝。惠 子:群英谱,请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长诗节选)。掐驻和娠危如舜王梆吠氰瘸捅奴柳嚎邱帝罕拷灿置棍磁浦禽概骋果衣喉悬,冬教而截斩檄岔屡公疆步惧强邻梁沛擞呸疵欢桅孵懦忍裸径龙唉雪币懂,春苦梧脚田旋汰汲狠邓样直双志固链豆芜卞三殆冕丧郑诺喜占缘。锥劈捐泄函庶产抠您辈查每恨谬少泵陪很督碧余磁凄述卞。枕孰硼架锚孝踪痞愤内枪菏座仰紊少雍汲远避睫销叮岳脉疯苛撼免馋酣琳,婉硒相貉痉舶盒赋匈垣骋答信蛋孪绕徊爵趁蛮畏街州旬寝拦契寇堆祥纵阅奇夏儿札。

脱贫大决战: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一百二十九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在贵州,仅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就达一百七十多人。在此,仅录其中八人,以表达对千千万万脱贫攻坚英雄的敬意和怀念】

● 姜仕坤 为了春天的相遇

【姜仕坤,生于一九六九年,生前系晴隆县委书记】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牺牲的人很多

但牺牲的县委书记并不多见

而姜仕坤

便是其中一人

 

二零一零年的春天

对于晴隆是幸运的

他们迎来了一位好县长

对于姜仕坤

也是幸运的

他的人生将在这里升华和转折

 

对于石漠化程度十分严重的晴隆

对于喀斯特地貌 占了

全县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晴隆

对于人均耕地仅七分多的晴隆

脱贫的路子到底在哪里呢

 

姜仕坤开始用脚步仗量晴隆的山山水水

他要替晴隆老百姓 寻找一条

增收的路

脱贫的路

致富的路

 

于是 他去到

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大田乡 去到

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兰蛇坡村 去到

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 甚至

不通汉话的少数民族同胞家里

去到晴隆的旮旮角角

去跟他们拉家常 话发展

和他们一起

寻找脱贫增收的路径和办法

 

于是

茶产业应运而生

薏仁米产业应运而生

烤烟产业得以发扬光大

蔬菜产业得以发扬光大

“晴隆羊”得以发扬光大

党建扶贫

生态扶贫

旅游扶贫 成为

扶贫新的业态

正持续不断释放惠农的红利

 

你如果不了解晴隆

但你或许知道晴隆二十四道拐

这条始建于一九三五年

作为抗日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大动脉

这条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

滇黔公路中的重要一节

这条有“历史弯道”之称的

贵州公路中最普通的一环

已被姜仕坤规划打造成

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

史迪威二十四道拐博物馆 以及

史迪威二十四道拐二战主题公园

正在给晴隆人民带来

源源不断的的财富和福址

 

姜书记 就在你走后的第五个春天

晴隆已然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晴隆的百姓已然摆脱绝对贫困

走上小康的康庄大道

你的碧血已然化作

山间的溪流

崖畔的花开

累累的果实

荡漾在老百姓眉宇间

幸福的笑容

 

如果有来生

姜书记 我们愿意

你继续作我们晴隆的

县委书记

● 文朝荣   为了海雀变凤凰

【文朝荣,彝族,出生于一九四二年,生前系毕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

有女莫嫁海雀人

海雀地无三尺平

踏着云雾去种地

抬起梯子进家门

 

海雀村 作坊河

罩子罩到门坎脚

要想扯尺遮羞布

肩膀当作地皮磨

 

这就是曾经海雀的真实写照

一家人同穿一条裤子

一家人同盖一床被条

一家人共用一个饭碗

大半年的时间靠树皮 野菜裹腹

大部分的家庭衣不蔽体

大部分的群众在绝望中度日

在贵州 如果说海雀苦甲天下

没有哪个地方敢说苦过海雀

 

因为海拨全年二千三百米以上

因为全是文盲半文盲

因为全是光秃秃的山坵

因为全是不懂汉话的少数民族

因为全是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穷乡僻壤

老百姓绝望了

干部绝望了

只有老支书文朝荣倔犟地说

“老天不开眼

我们偏要活

 

面对森林覆盖率不足百分之五的海雀

文支书决定开展植树造林

他决心通过植树造林来涵养水源

于是

一锹一锹地

一锄一锄地

一个坑一个坑地

一棵树苗一棵树苗地

文支书带领他的班子 同事 百姓 亲人

硬是把那些树苗 摁在石缝里

文支书说

有林才有草

有草才能养牲口

有牲口就有肥料

有肥料就有粮食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就凭这么个简单的死理

文支书一干就是三十年

文支书一种就是三十年

 

而今 海雀村

已由一只小海雀变成绿凤凰

处处青山绿水

处处林茂粮丰

处处鸟语花香

处处瓜田果熟

我们的文朝荣老支书

已相继被国家 授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全国时代楷模称号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青山有幸埋忠骨

翠松无悔护恩人

你看那苍松翠柏之间

你看那瓜田李杏之间

你看那鸟语花香之间

穿行的 不正是文老支书忙碌的身影

● 文伟红 碧血丹心红满天

【文伟红,出生于一九七四年,生前系沿河县中寨镇大坪村第一书记】

对于已经连续驻村六年的文伟红

当组织征求他意见的时候

只要他有回城的意愿

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回去了

或者说 只要他不提留下来的请求

他也顺利回去了

可文伟红偏偏向组织亮明心迹

他不回去 他一定要

坚持到脱贫攻坚胜利的那一天

 

他完全有理由回去

他已经连续驻村六年

他已然超过了应驻村时限的百分之三百

他所驻帮的淇滩镇和平村 彭华村

团结街道麝香村 已先后

脱贫出列

 

他完全有理由回去

他有近八旬高龄的老父老母

他有临近高考的儿子

他有虽然收入微薄

却温柔贤惠的妻子

 

但他没有回去

他还牵挂着中寨镇大坪

那个深度贫困村

他还牵挂着村里

三百七十二户一千五百五十二位父老乡亲

他还牵挂着

那里的路没有通

安全饮水没有完全解决

老百姓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跨区域搬迁到铜仁的四百二十四人

就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他不仅没有回去 而且

还连哄带骗地

把妻子从县城诓了过来

从此 大坪村

多了一对扶贫夫妻

他们 白天把太阳扛在肩上

夜晚 把月亮扛在肩上

他们 左手扛着太阳

右手擎着月亮

他们 把夜晚当成白昼

他们 把白昼当成梦想

 

如果他不是把脱贫攻坚事业

看得比泰山还重

他就不会坚持留下来

如果他不是把百姓的冷暖

看得梵净山还高

他就不会坚持留下来

如果他不是把大坪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

他就不会把妻子接过来

他把妻子接过来 以示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以示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的信心

 

他错过了父亲的生日

他错过了母亲的生日

他错过了陪伴上中学的儿子最好的时光

他错过了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日子

但他没有错过脱贫攻坚的最好时机

没有错过与和平村 彭华村 麝香村

老百姓相处的最好日子

没有错过他人生最好的年华

 

青山静默

文伟红触电的一瞬间

一道耀眼的霞光

划破天际

点亮苍穹

● 程万礼 刺黎花开别样红

【程万礼,出生于一九六八年,生前系龙里县洗马镇金溪村党总支副书记】

龙里 是贵州省

刺黎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每到初夏

那些粉红的 雪白的 或者

鲜红的刺黎花

漫山遍野 花团锦簇

开成一片云霞

开成老百姓的怀念和牵挂

 

是的 他们在

怀念他们的好干部程万礼同志

他们在怀念他们的好支书程万礼同志

他们在怀念他们的好儿子程万礼同志

如果不是为了那满山遍野的刺黎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不是为了老百姓脱贫增收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不是为了那一条条

通村路 产业路 连户路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他不是为了那个养殖项目

深更半夜挨家挨户做老百姓的工作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不是为了变形谷那个项目

东奔西跑 殚精竭虑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他不把年老多病的

八十多岁的李禄万老俩口

当作自己的父母

倾心孝顺 接医送药

他不会积劳成疾

如果他不把精准扶贫贫困户

程玉国的女儿程敏敏

村民陈登海的女儿陈小梅

当成自己的女儿

为她们上不起大学 到处

组织捐款 申请贷款

他也不会积劳成疾

但程万礼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

他把别人的兄弟当成自己的兄弟

他把别人的子女当成自己的子女

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他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

 

把奉献当成自己的事业

把脱贫攻坚当成工作的全部

他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要对得起村里的群众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对得起肩上的责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无论走到哪里

我都是一面旗帜

 

老程原本可以在县城过他的安逸日子

每天按步就班跑他的出租车

爱人安安稳稳地作她的保洁员

两个女儿快快乐乐上她们的学

可他牵挂着他拉屎不生蛆的坞坭老家

唯其穷 他才放心不下

唯其穷 他才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它

 

而今 由坞坭和顶溪合并的金溪村

路通了 水通了 电通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

老百姓变富裕了

乡村变美了

可我们的好支书程万礼永不再归来

唯有他带领大家亲自栽种的刺黎

高举火把样彤红的花朵

在风中摇曳

● 王正梅 用忠诚与癌症赛跑

【王正梅,出生于一九七五年,生前系丹寨县雅灰乡雅灰村党支部书记】

如果人生选择了安逸

王正梅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人生选择了安逸

王正梅就绝没有今天这个样子

 

有些人天生就为百姓活着

王正梅就是其中一个

 

一切还得从二零一四年说起

当王正梅 以全票

当选雅灰村的党支部书记

她第一次

感受到了 肩上沉甸甸的重量 这意味着

自己亲手创办的小饭店要放弃了

亲手创办的洗车场要放弃了

亲手创办的服装店要放弃了

为了雅灰这个大家

她必须舍弃自己

用若干年打工积赞起来的 这个小家

 

然而 面对离县城六十多千米

边远 贫穷 落后的雅灰

面对班子不和 人心涣散

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的雅灰

突破口在哪里呢

着力点在哪里呢

经过反复调研 深思熟虑

王正梅决定从修路开始

然而 谈何容易

修路需要资金

修路还需要占用老百姓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

 

历尽千难万险

费尽千辛万苦

道尽千言万语

跑穿了鞋底子

磨破了嘴皮子 两条

宽三点五米 长四千米的机耕道终于建成

王正梅趁热打铁

组织村民 流转土地

种植水果 种植蔬菜

林下养鸡 稻田养鱼

她硬是通过修路 带动了

一百四十五户四百二十二人脱贫致富

使雅灰村的贫困发生率

从百分之四十九点零六 一下

降到了百分之三十点零六

让老百姓初步尝到产业甜头的同时

王正梅一股作气

组织起村里的苗族姐妹

组成雅灰刺绣专业合作社

让世世代代苗族同胞指尖上的舞蹈

转化成她们脱贫增收的又一渠道

 

老百姓的生活在一天天改变的同时

那个叫癌症的东西 也在

王正梅的体内疯长

王正梅知道 但她藐视它

王正梅知道 但她无暇顾及它

因为她有太多的事要做

张奶奶的住房还没有解决 她惦记着

李大爷的饮水还没有解决 她惦记着

马阿姨的低保还没有解决 她惦记着

还有几户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

没有解决 她惦记着

她只有把药罐子背在身上

她只有把忠诚扛在身上

她要与时间赛跑

她要与癌症赛跑

她要与责任 青春和生命赛跑

 

王正梅走了 在雅灰

她带领老百姓亲手栽种下的蓝莓

如今 正一串一串地 长成

老百姓对她

晶莹剔透的怀念

● 覃红建 一生只为一个村

【覃红建,布依族,出生于一九六四年,生前系茘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水瑶新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个外村人

二十年如一日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 洒在

瑶族新村的大地上

用他全部的生命 热血和担当

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对于有追山 围猎 捕鸟习惯的瑶族同胞

不是他们的生活多么诗意 亦或

他们的生活有多惬意

而是他们不善农耕

除了逮鸟 围猎 饮酒 吹牛

他们不知道生活的另一面

还有什么意义

 

面对这一切

面对语言的不通和习惯的不同

作为支部书记 覃红建认为

要改变他们

首先要融入他们

于是 覃红建跟着他们

跑山 喝酒 逮鸟 捕猎 吹牛

他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去

他也要他们走进自己的心里去

 

没有土地

老覃带着他们开荒

没有种子 化肥

老覃自掏腰包帮他们买

没有技术 老覃带着他们

手把手地交

于是 那些延续了几千年的

耙田 栽秧 除草 收割 翻晒等技术

慢慢在瑶族同胞中间传承开来

并成为他们 新的生产力

 

吃的问题解决了

覃红建又开始琢磨钱的问题

老覃一方面组织村民

栽桑 养蚕 养牛 养猪 种植宻柚 金秋梨

一方面 组织村民到外地打工

四十多名瑶族同胞首次走出大山

打破了瑶族同胞不出远门的传统

不仅增加了收入

而且开阔了眼界

如今 全村外出打工已超过一百人

年打工收入已突破三百万元

 

不仅如此 在覃红建的带领下

瑶族新村的路通了 水通了

电通了 通讯通了

瑶族同胞们的居住条件 实现了

从石棉瓦房 到砖瓦房 到小洋楼的三级跳

家家欢欣鼓舞

户户喜笑颜开

 

过上好日子的瑶族同胞动情地说

没有党的好政策

就不会有瑶族新村的今天

没有覃红建书记

同样没有瑶族新村的今天

● 张曙光 用生命践行自己的诺言

【张曙光,出生于一九六八年,生前系印江县峨岭街道川岩村支部书记】

"人生不一定要鲜艳

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

张曙光是这样说的

更是这样做的

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 践行了

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

铮铮誓言

 

连续二十年在一个贫困村工作

连续三届担任一个村的支部书记

连续三届全票当选

连续多次被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先进个人

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村干部

荣获集体荣誉奖八次

荣获个人荣誉奖十八次

试问 作为一名

最基层的党员干部 当有

怎样的情怀

怎样的执着

怎样的坚守

怎样的无私

怎样的信念

这样的坚韧

怎样的担当 才有

这样平凡 而又

绚烂的人生

 

村里没有硬化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为了老百姓出行方便

更为了村里的发展

张曙光硬是厚着脸皮

四处奔波 八方化缘

经过近五个春秋的不懈努力

终于打通并硬化了

一条长五千米的环村公路

极大方便和解决了全村老百姓

生产生活出行问题

 

村里没有自来水

面对全村老百姓 渴望

喝上自来水期盼的目光

张曙光使尽浑身解数

硬是把县里通过村里的栗子园水库

生拉硬扯分流引进村里

从此 川岩村上千号人

终于像城里人一样

喝上了 清冽甘甜的自来水

 

村里有地质灾害隐患

张曙光硬是一家一家动员

最终得以安全搬迁

村里小学年久失修

六十多名师生的生命受到威胁

张曙光心急如焚 跑到县教育局

一呆就是三天三夜

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村里没有产业

张曙光就带着大家

种苹果 种柚子 种甘橘 养牲畜

通过几年反复的探索

终于形成了川岩村

“畜沼果”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张曙光心里装着百姓

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

他的爱人因车祸落下后遗症

分不清哪是酱油哪是醋

分不清哪是洗衣粉哪是盐

甚至分不清

黑夜和白天 有时

张曙光不得不把她背在身上

一边工作 一边培训

 

张曙光就是这样一个

二十年如一日

把初心装在心里

把使命扛在肩上

把百姓当作父母 用生命

践行铮铮诺言的基层

最普通 也是最优秀的

● 耿展宇 直把他乡作故乡

【耿展宇,一九八六年出生于浙江台州,生前系毕节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如果耿展宇不参加“三支一扶”

如果耿展宇不来到贵州

如果耿展宇不是到贵州毕节

如果耿展宇不是分管扶贫工作

是不是 就可以

避免那起飞来的横祸

是不是 人生就要用另外的彩笔书写

然而 正如出生没有假设

人生 同样无法选择

 

耿展宇注定与这方山水有缘

他在这里工作 学习

他在这里恋爱 娶妻 生子

他早也把这里

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和他生命 最后的归宿

 

老百姓的事就是他的事

老百姓的疾苦就是他的疾苦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他的需求

那些鳏寡孤独的五保老人是他的牵挂

那些孤残留守儿童是他的牵挂

那些流浪乞讨人员是他的牵挂

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是他的牵挂

那些看不起病的老人是他的牵挂

那些喝不上水的农户是他的牵挂

那些通不了路的地方是他的牵挂

那些住房没有保障的是他的牵挂

那些产业没有覆盖的是他的牵挂

那些合医还没有报销的是他的牵挂

那些低保还没有发放的是他的牵挂

那些培训还没有开展的是他的牵挂

那些就业还没有落实的是他的牵挂

还有 还有 还有

所有老百姓的需要

都是他的牵挂

所有老百姓的诉求

都是他的牵挂

所有老百姓的疾苦

都是他的牵挂

 

连续三年考核优秀

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党员

对于一个只有六年工龄的年轻同志

他该有怎样的胸怀 信念

才能在异乡的土地上

镌刻下自己的

使命和初心

 

有谁说过 家是出发的地方

魂兮归来 展宇

无论浙江台州

还是贵州毕节

都是你的家

两地都有炊烟

两处都有乡愁 你尽可在

山的粗犷 或水的温柔之间

来来去去

● 尾 声

还有好多的话想说

还有好多的情想叙

还有好多的故事想写

还有好多悲欢等着拾遗

 

然而 春天来了

你听那破冰的声音

你听那穿过云层的声音

你听那万物拔节的声音

你听那宏亮而略带磁性的声音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不管任务多么艰巨

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

这个承诺都必须兑现"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

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历史性地解决

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这是负责任的大国领袖的声音

这是五千年中国的声音

 

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你看那巨变的山乡

你看那环绕村庄的清清的流水

你看那层峦叠嶂的廓外的青山

你看成吨成吨的丰收的果实

你看那一张一张从心底里开出的

像花一样的笑脸

你就知道她们是多么地幸福

 

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在这一刻嘎然而止

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在这一刻嘎然而止

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仰

周天之治没有

贞观之治没有

康乾盛世没有

秦皇汉武没有做到

唐宗宋祖没有做到

康乾盛世没有做到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

 

但中国做到了

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了

 

"今日之中国

不仅是中国之中国

而且是亚洲之中国

世界之中国 未来之中国"

是的 中国这头睡狮

已醒 已站起来 已抖掉

身上绝对贫困的尘屑

二十一世纪 一定是中国的世纪

看吧 睡狮

已抖动鬃毛 扬起四蹄

向着喷薄而出的远方

狂奔而去

作者介绍

惠子,本名覃儒方,苗族,196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相继在《诗刊》《人民文学》《民族文学》《星星诗刊》《山花》等全国50余家核心期刊发表诗歌作品1000余首,著有诗集《孤独的石榴》《最后的我》《紫色咖啡》《惠子抒情诗选》四部。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当代汉诗年鉴》《星星诗刊·四十年诗选》等30种选本,多次获奖,有作品翻译成英、日等多种文字,现就职于贵州省扶贫办。


复制链接 打印
友情链接: 软文 - 北方热线 -
auto.sqbsq.cn auto.baoliansuo.cn autos.dbdaily.net auto.jhdxinghaiwan.cn auto.jiamengyue.cn wap.ypf666.cn